您当前的位置 : 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 >> 统战历史
【读史忆人·典故】打起背包就出发
日期:2022-01-05 来源:统战新语
A- A+

图为1959年西迁后的交通大学校园。

交通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学府,1896年由盛宣怀等创办于上海,始称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交通大学。新中国成立之初,已在上海办学50多年的交通大学,培养出了钱学森、吴文俊、黄旭华等一批杰出人才,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西部高教力量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横亘在国家经济建设面前的两座“大山”。

1955年,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分布不合理的状况,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作出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陕西西安。

消息传来,振奋的情绪在交通大学广大知识分子间涌动,“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为建设国家而拼搏开拓的崇高使命,深深吸引感召着他们。1956年,数千名交通大学的知识分子激扬“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豪情,打起背包就出发,义无反顾登上西行列车,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当时的西安,发展水平与繁华的上海差距甚大:学校处在田野之中,马路不平、电灯不亮,晴天扬灰路,雨天水和泥,夏无大树遮阳,冬无暖气御寒。但数以千计的知识分子没有退缩,他们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千名工人一起奋斗。十几万平方米的校园建设任务在1年内完成;前后共有200多节火车车厢的物资运往西安,大到仪器设备,小到一个教具,无一损伤;从南方运来的梧桐、雪松等各类苗木,给黄土地披上了绿衣。

西迁的知识分子们,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默默耕耘在三秦大地,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为西部发展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也用高昂情怀和满腔热血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复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联名来信:“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点赞。

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一辈知识分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知识分子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西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知识分子群体爱国奋斗的时代坐标。打起背包就出发、听党指挥跟党走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知识分子忠于祖国人民、担当责任使命,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主办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维明南大街46号   冀ICP备15017840号-1
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